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战略锚点。
2025年6月,德国芯片巨头英飞凌在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周年之际,正式发布“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这一战略发布恰逢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AI算力需求激增的关键节点,标志着跨国企业从市场渗透转向技术根植的战略跃升。
强势领跑:中国成全球增长核心引擎
2024年,英飞凌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从硅基到宽禁带半导体,2024年,英飞凌以一系列突破创新在三大功率半导体材料领域引领行业发展:9月,成功开发全球首款300 mm氮化镓功率半导体晶圆;10月,推出全球最薄硅功率半导体晶圆;2025年2月,开始向客户提供首批采用200 mm碳化硅晶圆制造技术的SiC产品。
市场表现方面,继拿下全球汽车MCU市场份额第一之后,2024年,英飞凌在整体MCU市场也首次跃居全球首位,同时连续5年蝉联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榜首,连续21年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稳居第一。
聚焦到大中华区,英飞凌的表现同样突出。根据财务报告,2024财年,英飞凌大中华区营收占比达34%。另一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2024年,英飞凌汽车电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13.9%,高于其13.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潘大伟强调,中国市场是英飞凌在全球最重要也是最具活力的区域市场之一。
英飞凌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其多年来的战略深耕。
回顾发展历程,1995年,英飞凌落子无锡,开启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征程;2003年,英飞凌大学计划启动;2014年,英飞凌中国物流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2018年,大中华区成立;2024年,英飞凌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运营。
潘大伟表示,三十年来,英飞凌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深耕本土需求,以稳健、务实的风格推进在本土市场的卓越运营、创新应用、本土制造和生态整合。
具体来看,英飞凌全球有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在上海自贸区。据透露,该物流运营中心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按计划,其将继续提升该中心效率并扩展其功能。
在创新层面,英飞凌也达成了多项里程碑,比如2021年在深圳成立了大中华区智能应用能力中心,2024年在上海设立了首个电源应用实验室。据悉,其已与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超20家创新应用中心。
本土制造方面,2020年,英飞凌无锡产线扩建,成为其全球最大的IGBT模块生产基地之一,其与超过50家伙伴在制造方面合作。
整合生态方面,英飞凌已构建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圈。“我们有几百家合作伙伴,覆盖汽车电子、雷达应用等多个领域。”潘大伟补充道。
战略深耕:四大支柱构建本土化生态体系
展望未来,英飞凌仍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潘大伟表示,过去30年,英飞凌不仅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及相关应用市场的发展和蜕变,更通过技术创新、本土化合作和生态构建,深度融入产业各环节。面对AI、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机遇,英飞凌将依托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技术,进一步扎根中国市场。
根据英飞凌此次正式发布的“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其将通过”运营优化、技术创新、生产布局和生态共建“四大战略支柱,持续为客户增加价值,推动在华业务的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
本土化创新:开发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提供灵活丰富的产品组合,为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高价值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土化运营:培养本土人才、优化本土物流服务和客户服务。升级中国物流中心,提升本土供应链智能化运营效率。
本土化生产:扩大MCUs、MOSFETs等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制造,拓展本土生产的汽车产品组合,并加强与本地代工合作伙伴及后道生产制造伙伴的合作,同时充分利用好无锡的后道工厂。
本土化生态:丰富多元融合的本土创新应用平台,壮大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体系,同时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优化本地供应链方面,作为英飞凌在大中华区唯一的自有生产基地,英飞凌无锡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运营标杆,以中国速度、精进创新和德国质量为客户持续提升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推进的Easy产线自动化项目预计到2026年将实现70%自动化率,人员效率可提升40%,数字化运营水平将迈上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汽车业务”、“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在内的英飞凌三大核心业务,将全面落实公司“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积极支持和推动英飞凌在华的本土化深耕与实践,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在汽车业务板块,英飞凌将通过本土化产品定义、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生态圈,赋能中国汽车产业厚植本土。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科技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曹彦飞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科技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曹彦飞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两点特征:
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走向国际。
近五年或者近十年,中国本土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持续增加。据最新数据,占比已达到68%,新能源市占率更高,大概在84%。与此同时,“出海”势头火热,众多中国本土车企有条不紊地推进海外市场战略规划。在这样的趋势下,预计中国本土品牌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也会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国际芯片供应商厚植中国。
英飞凌在诸多产品领域布局。从汽车电子的角度讲,英飞凌去年全球汽车电子部件交付超过94亿片,在中国服务超过2000家用户。
基于此,英飞凌汽车业务部门也在坚定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
举例来说,在本土化生产方面,英飞凌汽车业务目前已有多种产品完成本土化量产并计划于2027年覆盖主要产品的本土化,将涵盖微控制器、高低压功率器件、模拟混合信号、传感器及存储器件等产品。
其中,为更好地服务中国汽车市场以及中国客户对MCU不断提升的需求,下一代28nm TC4x产品将实现前道与后道的国内生产合作。国内生产的TC4x将本土生产合作与中国市场产品定制紧密结合,保证本土产品的性能与功能最大化地适用于中国客户的发展需求。
曹彦飞强调了本土化产品定义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所有一切闭环的开始,产品要定义好,才有后面的研发、生产到应用、组合等等。我们一定要挖掘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创新力,将其转化成我们的产品。”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战略锚点。 2025年6月,德国芯片巨头英飞凌在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周年之际,正式发布“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这一战略发布恰逢中...
6月16日,东风雪铁龙旗下“乐享舒适SUV”2026款天逸C5AIRCROSS焕新上市,共推出智享版和旗舰版两个版本,增加一系列安全和舒适配置,价值更进阶。智享...
在2025年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发展格局。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从技术创新到伦理治理,AI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
在国务院新闻办6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将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多渠道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以实现“托得起”“放心托”和“托得好”的目标。为...
目前,夏粮小麦收购工作正有序展开,新麦供应充足且品质提升。今年全国小麦总产量预期保持高位,无规模性赤霉病、倒伏等情况,小麦面筋含量高,为市场供应奠定坚实基础。国...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雷诺集团6月15日发布消息称,其首席执行官LucadeMeo将于7月15日离任,即五年任期届满之际卸任。LucadeMeo在雷诺集团制定并...
我国电商凭借其创新能力强、模式新、市场规模大的优势,积极推动全球电商合作,“做电商找中国”已成为业界共识。目前,丝路电商伙伴国已达35个,打造了一系列合作品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2025年至2027年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此次试点旨在分阶段实施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
2025年6月10日,芜湖方特东方神话乐园化身国风潮玩圣地。千块数控彩砖拼成巨幅快乐奇景图,在飞檐斗拱的映衬下,奇瑞以一场颠覆传统的小车潮改节暨多米上市发布会,...
长安汽车公告,2025年6月4日,公司接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宣布,公司暂定于6月22日向公众推出Robotaxi自动驾驶乘车服务,特斯拉的投资者和粉丝正热切期待这项承诺已...
近日,懂车帝发布了5月燃油SUV销量排行榜,长安CS75PLUS、吉利星越L各自凭借超过2万辆的月销数据,一举战胜诸多合资车型,双双登顶燃油SUV市场销量榜。 ...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和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National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锂空气电池技术。该技术基于四...
6月13日,吉利汽车重磅发布雷神AI电混2.0技术,以“星睿AI大模型+极致能效”的组合拳,让雷神电混EM-i和EM-p在燃油经济性和续航能力上实现跨越式突破,...
陆地面积1114.57平方千米,相当于六分之一的上海; 截至2024年末总人口临时数据753.42万人,比福州市还少一点; 全年汽车销量约为4万辆,大概郑州...
时值仲春、阳和初起,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营造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3月23日,阳...
#8203;“上级对我提的要求,就是让寒门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普通孩子上好学。”一所城乡接合部的新学校,为招...
新京报讯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消息,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
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中智公司21日发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体产业对人才吸引力增加...
大黄鱼上热搜背后的“黑科技”前不久,浙江渔民一网捞上近2.5吨大黄鱼卖出957万元的新闻,让东海大黄鱼上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