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园内,一台履带式机器人缓缓来到了一棵荔枝树下,伸出前端的机械爪,准确地“抓住”荔枝枝条,将成熟的荔枝果“摘下”。谁能想到,在无数古诗词中出现的“岭南佳果”如今正奏响着现代技术的新乐章。
6月19日,岭南果园荔枝智慧化管理技术推介会在从化荔博园举行。AI大模型、智慧果园精准管控技术、多农机协同作业体系等成果在这里亮相,有了这些先进技术的加持,不仅让传统农业焕发科技活力,更是开创了“AI+农业”的可复制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数字动能。
采摘机器人:至少节约一半人力成本
由华南农业大学熊俊涛教授团队研发的六自由度机械臂搭配仿生柔性夹爪的采摘机器人,成为了当天的“明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完全依靠机器人自身的智能水平,就完成了一连串的原本由人力完成的荔枝采摘操作。只见,一颗一颗红色的果实被机器人的“爪子”抓取到了胸前的果篮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运作,其中的技术含量却不低。
熊俊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采摘机器人的研发要攻克识别、控制、运输三大课题。通过视觉传感器,机器人可以“看到”荔枝果实的位置;通过精准的控制技术,机器人的机械臂要实现精准的作业路径规划,从而不差分毫地将荔枝果剪下;同时,还要实现与运输小车的协同作业能力,在自带的果篮装满后,将果实准确地放入运输小车中,清空果篮,继续作业。
据了解,采摘机器人每分钟可采摘60颗荔枝,且做到了损伤率低于3%。
“相比起采摘效率,人力成本也将大大降低。”熊俊涛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据他介绍,采用换点技术的采摘机器人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相比起人力采摘来说,其每天的费用为两三百元左右,成本降低了约一半。
而采摘机器人的夹爪模拟了动物的行为方式,多爪设计可以让它同时摘多串荔枝,在抓紧之后,剪刀同步进行剪枝动作。同时,在这些夹爪中,还装备了视觉、触觉等先进传感器,让机器人不仅可以“看到”,更可以“感觉到”自己抓住了荔枝枝条。
据介绍,目前广东已经有5个地市开始进行采摘机器人的示范性应用。
如今的“摘荔枝”:智能化体系的支撑
但是,如果你以为荔枝的自动采摘是只有依靠这一台机器人,那你显然低谷了科技的力量——采摘机器人的背后,是一整套协同系统的体系化支撑。
在荔博园内,自动巡检机器人和地面巡检机器人将会每天按照规定好的路径进行自动巡检,并且对荔枝树拍摄高清照片,上传到智慧果园管理平台。在这里,训练成型的AI大模型将大显身手:判断果实的成熟度,一旦“荔知君”判定果实糖度达到18°Bx、果色转红80%时,就会发出指令,然后就进入到采摘机器人的“Show Time”。
而穿梭荔枝树间,负责运输的则是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运输车“智能荔枝使”。它单次运输200公斤,日运量达3.5吨,其货箱内的湿度传感器与减震装置,确保果实从枝头到运输的全程无损。
其后,无人运输车将会把采摘下来的荔枝运送到在荔枝采摘区旁的田头车间里。在这里,由华南农业大学郭嘉明教授团队研发的冰水喷淋保鲜设备正等着这些鲜美的果实。
刚采摘的荔枝送达车间,车间工人立即将果实送入喷淋隧道,零下5℃的冰水混合物以 0.8MPa 的压力均匀喷洒,配合内置的超声波雾化系统,使荔枝果心温度从 30℃降至 5℃仅需10分钟,结合气调包装,使常温保鲜期延长至72小时,冷链保鲜期达28天,彻底突破“荔枝一日而色变”的千古难题。
“经过保鲜处理后的荔枝,可以马上打包快递送到顾客的家中,让顾客品尝到新鲜优质的荔枝。”郭嘉明说。
智慧农业全链条革新
从“看天吃饭”到“数字管控”的跨越
从“看天吃饭”到“数字管控”,机器人采摘技术的出现,是农业智慧化、全链条革新的体现。
在荔博园千亩荔枝林中,空-地协同立体监测系统为果园智能化感知和智慧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空中,无人值守的无人机化身“飞行医生”,凭借高精度定位与AI农情反演技术,30分钟内即可完成10亩果园健康巡检,实时捕捉树冠长势与病虫害迹象;地面,巡园机器人穿梭于果树之间,其多光谱相机与激光雷达可穿透叶片表面,精准识别冠层以外长势和捕捉病虫害如霜霉病斑点等细微异常。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小玲介绍,空-地监测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智慧管控系统后台。系统融合农艺专家知识、历史病虫害数据、实时气象信息与AI大模型,对果园长势与病虫害进行AI诊断预警,并推送农事作业建议。
AI大模型“荔知君”更是让荔枝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了不少。在现场演示中,只需上传荔枝树图像并输入问题,“荔知君”即可快速识别图像并提供农事建议。该模型具备智能问答、农技指导、图像识别三大核心功能,通过权威知识库、智能交互系统与动态决策系统三大技术优势,为果农提供“一站式”精准种植解决方案。
科技赋能乡村
从示范样板到产业重构的跃升
据介绍,作为国内晚熟优质荔枝产区、广州荔枝核心产区,今年从化全区荔枝种植面积约29.38万亩,预计总产量近7万吨。
在从化,科技正全方位重塑荔枝产业的经济逻辑。以荔博园为例,数据显示,智慧种植体系使农药使用量减少20%,人力成本降低40%,而每亩果园的管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更重要的是,“荔知君”大模型已形成可复制的“AI+农业”解决方案,目前正逐步向广东乃至全国荔枝产区推广,预计可减少果农技术咨询成本50%以上,为小农户提供触手可及的智能农技支持。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构。”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技术总监邱晧烽指出,当空天地一体化监测、AI决策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传统农业正突破人力与经验的局限,向“精准化、智能化、无人化”迈进。从苏轼笔下的“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今日的“数字荔枝遍中国”,科技正让千年农耕文明在AI时代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铺就一条数字坦途。
据悉,该智慧农业项目已入选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其技术体系将持续向全国荔枝主产区输出,推动“小农户”与“大科技”的深度对接,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方案”。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荔枝园内,一台履带式机器人缓缓来到了一棵荔枝树下,伸出前端的机械爪,准确地“抓住”荔枝枝条,将成熟的荔枝果“摘下”。谁能想到,在无数古诗词中出现的“岭南佳果”如...
经济观察报记者刘晓林上市19天后,备受关注的“华为系”国产百万级豪华车尊界S800举行了批量投产仪式。6月18日,在位于合肥的尊界超级工厂,一列银色的尊界S80...
6月10日,晶科能源联合T#220;VNORD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等权威机构,发布《TOPCon技术及TigerNeo3.0商业方案白皮书。该报告系统收录全球多个...
6月20日,在火山引擎?AI?产业智享会上,杨浦区政府首次提出建设“城市AI工厂”。这一创新举措是杨浦在城市经济转型中以持续创新的关键布局——火山引擎凭借其在A...
自然资源部用途管制司司长刘彦20日在北京透露,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推动的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动审批成效初步显现。 刘彦当日在自然资源部6月媒体座谈会上表示,20...
炬芯科技股价涨逾一成 本报综合消息周四,沪深A股震荡走低,酒店餐饮、半导体、能源金属等板块领涨,地面兵装、多元金融、航空装备等板块走势较弱。19日,上证综指下...
19日在河南郑州出炉的《GEI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指出,中国独角兽企业超370家,数量位居亚洲第一,其中88家去年新获融资总额约为241...
杨洋编|李亦辉 6月18日,美新科技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新兴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17日质押了共计7,300,000股公司股票,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
近日,从靖江市孤山镇勇进村传来喜讯,该村与江苏双鱼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共建标准化厂房的初步意向,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以前,该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主要以劳务收入和投...
原题:我省最大绿色矿山项目投产 总投资27.8亿元,可采储量4578万立方米,设计年产能990万吨 6月18日,海南农垦垦地融合示范项目——三亚崖州区“红岩...
新购的衣服要挂,洗了的衣服要晾,现代社会,谁家的衣柜不是挂满了木头的、塑料的等各式各样的衣架?可你知道吗,国内这些形形色色的衣架中,有七成产自广西荔浦市,而这个...
5月27日至29日,2025ITB上海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为ITB)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举行。本届展会规模显著扩大,较去年增长30%,汇聚了全球85个国...
周二,大盘维持缩量震荡的走势。上证综指下跌0.04%,报收3387.40点;深证成指下跌0.12%,报收10151.43点;创业板指下跌0.36%,报收2049...
智通财经APP获悉,IDC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在2024年实现了17.1%的同比增长,市场规模达到11.6亿元人民币。从市场份额来看,阿里云、...
:近日将向下游目标客户发送公司自产的POE粒子进行产品准入与认证) 格隆汇6月17日丨鼎际得在互动平台表示,鼎际得深耕聚烯烃行业20余年,积累了广泛良好的下游...
时值仲春、阳和初起,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营造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3月23日,阳...
#8203;“上级对我提的要求,就是让寒门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普通孩子上好学。”一所城乡接合部的新学校,为招...
新京报讯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消息,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
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中智公司21日发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体产业对人才吸引力增加...
大黄鱼上热搜背后的“黑科技”前不久,浙江渔民一网捞上近2.5吨大黄鱼卖出957万元的新闻,让东海大黄鱼上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