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14:34:56 来源:网络 阅读量:19385 会员投稿

近日,张青主任及其团队主持、参与制定的《老视框架眼镜验配服务技术规范》、《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的视觉认知康复技术操作规范》、《多学科防控近视技术及防控体系建设要求》三项团体标准正式获批发布,成为重要技术规范。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视觉健康服务走向更精细、更系统的新阶段,也是张青团队多年来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集中体现。
一纸规范,万千光明:三项标准覆盖全年龄段视觉健康

《老视框架眼镜验配服务技术规范》如一盏温暖的路灯,照亮了老龄化社会的视觉需求。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3亿,老视(Presbyopia)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阅读、生活自理与社会参与的重要视觉问题。
张青主任指出,“以往很多老年人佩戴老花镜仅停留在‘能看见’的层面,却忽视了视觉舒适度、双眼协调、使用场景适配等更深层次的需求。”
这份长达15页的技术规范,从验光、配镜、检测到售后服务,全面规范了老视矫正的服务流程。首次明确了老视验配的13步服务流程,包括眼前节检查、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评估、使用场景体验等环节,确保中老年人能够"配得放心、戴得舒心"。这份规范不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一份对银发群体的人文关怀。
《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的视觉认知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犹如一盏指引灯,为那些因脑部或眼部问题导致视觉信息处理功能异常的人群照亮前路。这类障碍常见于儿童学习困难、脑损伤患者等人群,他们无法正常处理和理解视觉信息,就像拥有一台高清摄像机却缺少了处理芯片。
“尤其是很多孩子,他们通常可能是视功能产生了问题,但诉求无门,常常被误解为调皮、不认真,甚至延误了最好的治疗干预期!”张青主任提起孩子不禁叹气,这也是他一再坚定的决心。
该规范系统提出了从诊断、评估到康复训练的完整流程,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标准化操作的空白。规范中详细规定了视觉空间能力、视觉分析能力和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为这类患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康复路径。
《多学科防控近视技术及防控体系建设要求》则进一步为近视防控指明了方向。该标准强调多方协同,建立系统化的近视预防与干预体系,是从源头遏制近视高发的科学路径。明确了各方在近视防控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了完整的防控闭环。这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作为医者的社会担当。
一个人,二十年坚守
1979年12月,张青出生在江苏南京。自幼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他,在1999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踏入金陵科技学院视光学专业,开启了眼视光领域的探索之旅。无论是复杂的光学原理,还是疑难验光,他都全力以赴。扎实和敬畏心,是他始终秉持的信念。在校期间,他不仅刻苦钻研视光学理论与光学技术,还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很早就意识到:视觉健康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人的尊严与幸福的社会课题。

毕业之后,张青从一名基层验光师做起,经历多个岗位的锻炼,逐渐在斜弱视治疗、精准验光、老视矫治、视觉训练等细分领域积累深厚经验。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理念,尤其关注那些被常规服务忽视的群体,比如疑难屈光患者、双眼视功能障碍者、低视力人群等。多年来,他多次赴新疆、贵州、四川等偏远地区开展眼科支援与技术培训,牵头建立眼视光进修培训基地。截至目前,他已培训学员超2000人,很多人已成为当地眼视光服务的中坚力量。
在临床之外,张青始终没有停止科研与创新的脚步。他深知,只有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才能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由他牵头研发的手持式交叉圆柱镜,改善了散光检测的便捷性与准确性;他主持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涉及近视防控、视觉训练模式创新、老视矫治评估等热点领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参与编写的多部专业教材与行业指南,已成为很多视光专业学生的必读参考资料。
成果背后,是团队的力量与时代的召唤
南京维视眼科汇聚了视光师、眼科医生等多类专业人才,他们秉承“专业、人文、创新”的理念,在视觉健康的各个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张青及其团队融合多年临床数据、广泛征求一线工作者与患者家庭的意见,反复论证每一条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最终形成兼具专业高度与落地实操性的规范文本。

在接受采访时,张青多次强调:“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于能否真正回应患者的痛点。”他回忆道,很多标准的灵感直接来自临床遭遇的真实困境——比如一位老人因配镜不当连续多次调换镜片、一个因视觉信息处理障碍而长期学业落后的孩子、一群面对孩子快速加深的近视而焦虑无措的家长……正是这些日常工作中的“难点”与“堵点”,推动他和团队走出舒适区,将现实的挑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与行动的方向。

张青主任语气坚定而温暖:“一切的起点,都来自临床一线最真实的需求。”他坦言,正是在日常接诊中亲眼见到太多患者因缺乏规范、系统的服务而陷入困境,这些现实痛点,不断叩击着他与团队的职业良心。在他看来,科研的终极目标从来不只是发表论文、制定标准,而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看得更清晰、更舒适、更持久”。这份始终如一的信念,正是张青团队不断突破自我、推动行业向前的最深沉的力量。
走向未来:从标准发布到行业生态建设
尽管三项标准已成功发布,但张青主任始终视其为一个新的起点而非终点。
目前,张青团队正依托维视眼科的平台资源,积极推进三项标准的宣贯、培训与实施反馈工作。未来,团队将继续在视觉健康信息化、近视防控生态建设、老年视觉康复等方向深入探索,促进“医疗—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助力行业走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新发展阶段。张青主任的学术领导力与维视眼科的行业资源形成深度互补,双方共同致力于构建行业新生态。这种协作不仅推动标准真正落地应用,也进一步强化维视在视觉健康领域的引领地位,实现机构与专家在使命愿景层面的双向成就。

张青主任用二十多年时间,把眼视光从一门技术,做成了一项事业,更是一份使命。这三项标准的落地,不仅是对他个人与团队的最好回报,更是对中国眼视光行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重要推动。
他是眼视光人,更是光明使者。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光,是世界的语言,更是人类感知生命的窗口。而在眼视光这片融合医学、光学与人文关怀的领域里,有一位医生,用二十多年的光阴,默默...
“哪怕只有0.1的视力,哪怕只是模糊的光影,但对于患者而言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世界。”——陈岚彼时刚毕业不久的她还在县城小医院的各科室轮班,关于未来,似乎一切未定...
2025年11月,从广州的广交会到上海的进博会,中国两大国际性展会相继举办,成为观察全球科技趋势与产业变革的重要窗口。在这两场盛会中,智慧交通与低空经济、医药保...
第八届进博会上,多家头部eVTOL研发商携未来交通蓝图亮相。从国家会展中心到浦东机场仅需10分钟、票价50元起,跨城飞行15分钟可达……低空出行正从...
近日,第138届广交会在广州规模再创新高。其中,服务机器人专区尤为吸睛,46家优质企业携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前沿产品亮相,4200平方米的展区内科技...
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2025)于2025年11月11至13日在中国苏州召开,比克固态电池技术总工程师占孝云受邀参会,发表固态...
人工智能(AI)已从实验室的构想跃升为驱动全球产业升级、重塑社会运行范式的核心引擎。其应用范畴不仅覆盖了医疗、金融、制造等传统领域,更在气候建模、量子计算、脑科...
第八届进博会上,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为焦点,全球顶尖医疗科技与创新产品云集。例如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脊柱手术机器人等“黑科技”,展现了医...
前不久,第138届广交会圆满闭幕。本届广交会成绩斐然,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累计现场达成意向出口成交256.5亿美元,充分展现了中国外贸的创新发展活...
近年来,美妆护肤行业迭代加速,消费偏好持续演进。在“新消费”浪潮推动下,年轻群体既追求性价比,亦注重个性化表达,对“平价优质产品”的挖掘需求显著;与此同时,精致...
11月6日下午,由法大大、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深圳出海e站通联合举办的“中企出海用工与合规沙龙”在深圳前海圆满落幕。本次沙龙聚焦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中日益凸显的...
近日,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年度总决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现场到场人数达62196人,一举打破单场电竞赛事观众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
电影总票房已超去年全年,现存影院相关企业超9.2万家截至2025年10月末,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5亿元,超越2024年全年,行业复苏态势强劲。上半年《哪吒2》...
“真菌,早在大约10亿年前就出现在我们的星球上了……”小小讲桌前,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编辑的讲解;小朋友拿着彩色笔在刚刚折好的蘑菇上画上表情,彩纸瞬间变成一朵朵生...
人工智能(AI)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以指数级速度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模式。从医疗诊断到自动驾驶,从金融风控到智能制造,AI的渗透已突破单一技术...
时值仲春、阳和初起,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营造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3月23日,阳...
#8203;“上级对我提的要求,就是让寒门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普通孩子上好学。”一所城乡接合部的新学校,为招...
新京报讯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消息,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
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中智公司21日发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体产业对人才吸引力增加...
大黄鱼上热搜背后的“黑科技”前不久,浙江渔民一网捞上近2.5吨大黄鱼卖出957万元的新闻,让东海大黄鱼上了热搜...